综合

人民日报:全方位加强育种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字号+ 作者:厚德载物网 来源:时尚 2025-07-08 04:28:29 我要评论(0)

全方位加强育种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谈)蒋建科《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9日   第 19 版)要积极采取相应政策,制定更加适应育种科研特点的考核和绩效管理办法,让有志于从事育种的青年人才安心

全方位加强育种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谈)

蒋建科《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9日   第 19 版)

要积极采取相应政策,人民日报制定更加适应育种科研特点的全方强育考核和绩效管理办法,让有志于从事育种的位加伍建青年人才安心科研

前不久,3位青年科研人员荣获“王连铮大豆青年科教奖励基金”,种科该基金自设立以来已经连续颁奖3次,研人共有10位青年科研人员获奖。才队

王连铮是人民日报我国著名大豆育种专家,他主持选育的全方强育大豆品种“中黄13”,近30年来在国内推广面积超1亿亩,位加伍建也是种科迄今唯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大豆品种。在长期的研人育种实践中,王连铮深感育人和育种同样重要。才队为此,人民日报他将自己获得的全方强育几项科研奖金捐出,设立了“王连铮大豆青年科教奖励基金”,位加伍建用于奖励在大豆科学研究与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人才。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育种科研,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涌现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等杰出的育种专家。很多育种领域的大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一手育种、一手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育种人才,成为农业界和科技界学习的榜样。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育种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些短板,人才短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背后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育种周期长、难度大,与此同时,对育种科技人员的长期稳定支持不够,评奖、职称晋升等方面激励不足,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育种工作常与试验田为伴,要经常出差下地,工作环境较差,使得一些青年科研人员宁可选择在实验室做研究,也不愿意到试验地搞试验;三是育种人才、设施等多集中在科研院所,离实际应用有距离,“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人才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育种的关键是培养人才。目前,中央和地方的科研单位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围绕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设立了许多科研课题,鼓励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力求尽快取得突破。任何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出其效益,最终都要与人才相结合,也意味着要全方位加强育种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育种有自身规律,育人也是如此。要积极采取相应政策,吸引和鼓励人才投身育种科研。制定更加适应育种科研特点的考核和绩效管理办法,让有志于从事育种的青年人才安心科研,愿意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育种事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根本上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农作物新品种,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东莞新能源产业开启竞速跑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东莞新能源产业开启竞速跑

    2025-07-08 04:20

  • “奥莱娜”升级为4级飓风 将影响墨西哥西海岸

    “奥莱娜”升级为4级飓风 将影响墨西哥西海岸

    2025-07-08 04:19

  • 广西昨日新增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广西昨日新增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25-07-08 03:31

  • iPhone6正式“退休”,其系列卖出2.5亿部,二手收购价现已低至百元......

    iPhone6正式“退休”,其系列卖出2.5亿部,二手收购价现已低至百元......

    2025-07-08 03:15

网友点评